課程名稱:3-8 中醫基礎理論 氣血津液(三)
指導老師:李淳廉博士
學員:蕭O云
內容目錄
1、人體內與津液直接相關的臟腑有哪些?試舉例說明?
五臟屬津液範疇,皆由津液所生,分布於五臟所屬官竅(孔洞的意思,嗅覺神經的地方「鼻竅」)之中,起著濡養、滋潤以及調節津液代謝的作用。
五液的化生,輸佈和排泄是在津液的化生,輸佈和排泄的氣化過程中完成的,是多個臟腑「特別肺、脾、腎等綜合作用的結果。
五臟與五液的關係是津液平衡關係、平衡代謝過程中,整體調整與局部調節的統一。
五臟液體是身體的分泌物【汗、涕、淚、涎(口水,稀的,像水狀的)、唾(黏稠度高)】
心為汗【汗為心之液】
汗液的分泌和排泄,有賴於衛氣(陽氣行走在皮表,也叫衛陽)對腠理【(毛孔)(皮膚的紋路:顯微鏡下看的到的有一格一格的紋路)的開合作用。腠理開則汗液排泄;腠理閉則無汗。因為汗為津液所化,血與津液又同出一源。血又為心所主,汗為血之液,氣化而為汗,所以汗與血為心所主。
沒有成為汗之前是津液。比如「運動會流汗」「睡覺會流汗,叫盜汗;流汗過多傷到血,傷津秏氣,導致心陰虛」「坐著流汗叫自汗,是心氣虛,這是行走在皮表的衛氣不固」
【我從小到大身體不會流汗,只有額頭會流汗(緊張的時候)。曾經腎絲球腎炎好了以後,接著睡覺會有盜汗,手心(手心的汗像冒水,像水龍頭開小小的水)腳心(流很冷的汗)都會流汗,流出的汗都是冷的。尤其冬天腋下會流汗;夏天冷氣房腋下會流汗。兩年後腎絲球腎炎復發,運氣真的很好,遇到老醫師治好了「腎絲球腎炎」手汗腳汗都好了,現在在冷氣房腋下沒有大量流汗,是濕濕的,很希望今年的冬天腋下不會流汗。】
肺為涕【涕為肺之液】
肺開竅與鼻;五臟化液,肺為涕。在肺的生理功能正常時,鼻涕潤澤鼻竅而不外流。
比如感冒:風寒感冒:鼻子流出的涕是「清涕」;肺熱感冒:鼻子流出的涕是「濁的、黃色」;
肺燥:鼻子乾乾的、鼻涕少、或者無涕;「鼻竅不能太乾燥,太乾燥會流鼻血是陰液不平衡」
【我自己有鼻子過敏,鼻孔幾乎每天都會養,很困擾(惱);尤其《疫情期間很怕被誤會》很怕感冒,有感冒都要好幾個月才會好,心裡很「惱」。《風寒、肺熱、肺燥,我都有過》】
肝為淚【淚為肝之液】
肝開竅與目,淚從目出。淚又濡潤、保護眼睛的功能。在正常的情況下,淚液的分泌上濡潤而不外溢,但在異物侵入目中時,淚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潔眼目和排除異物的作用。在病理的情況下則可見淚液分泌異常。所以「淚為肝之液」。
比如「乾眼症:傷眼角膜,要用(人工淚液),因為人工淚液比生理食鹽水好,PH值防身體的組織液。還是用人工淚液,不要用(類固醇)。」
「傷心流淚是一種排毒」。我母親過世後,動不動就流眼淚,不然就大哭一場,有一段時間以為自己是「憂鬱症」現在知道是一種排毒。所以我是正常的。
「今年8月份睡不好,很累,早上起床都會有眼屎,是肝經濕熱」
『有遇到客人有【乾燥症】,眼睛很乾都要滴眼藥水,是肝的陰血不足。還去申請【重大傷病卡】,覺得自己很可憐,建議可以按摩眼睛,濕敷眼睛,聽不進去』
脾為涎【涎為脾之液】
涎為口津,唾液中較清稀的稱「涎」;涎具有保護和清潔口腔的作用。吃東西的時候「涎」會分泌比較多,還可濕潤和溶解食物,幫助吞嚥和消化。所以「口腔要隨時保持濕潤」
在正常情況下,涎液上行於口但不溢於口外;若脾胃不和,,則往往導致涎液分泌急遽增加,而發生口涎自出等現象,故說「脾在液為涎」。
口乾是脾不好,是胃熱舌燥。
幼兒流口水是脾胃功能不好,脾虛現象,脾胃不和。
嘴角有泡泡是脾濕的很厲害。
【我曾經的美容師同事,她每次講話嘴角都會有泡泡,我曾經的美容老師說她是「腎臟功能很好很健康;我心裡不是很相信「就說會不會是脾濕」;美容老師就跟我說她有去上過「中醫課程」,然後我就閉嘴。《津液課程讓我更能懂的「嘴角有泡泡是脾濕」》】知識很重要,才不會被人騙。】
【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睡覺會流口水,嘴角都爛了,父親會煮(水煮鴨蛋🥚)給我吃,慢慢就好了】
腎為唾【唾為腎之液】
「唾」與「涎」同為口津,即「唾液」;較稠者為「唾」,較稀者為「涎」,脾之液為涎,「腎之液為唾」。唾液除了有濕潤與溶解食物,容易吞嚥以及清潔和保護口腔的作用外,還有滋潤「腎精之功」。
唾為腎精所化,多唾或久唾,則易秏腎精,「氣功家常吞咽津唾以養腎精」。
口腔出現乾燥,舌尖頂上顎養腎精。
【我現在每天都會舌尖頂上顎,睡覺前也會做。】
【看到酸酸的李子、梅子等等水果,嘴巴都會酸酸的,都會有口水,看到喜歡的食物,肚子餓的時候想吃喜歡的食物都會有口水,原來就是「唾」】
2、津液與血的關係為何?
津液與血兩者都輸「陰」,本身互相轉換。運行與脈中的叫「血液」。運行與脈外的叫「津液」。所有的津液的運行都上薰於面;氣色、面色都跟血津有關。
津液與血液同源於水榖精微,被輸佈於肌肉、腠理等處的津液,不斷地滲入微小絡脈,成為血液的組成成分,所以有「津血同源」之說。
汗為津液所化,汗出過多則耗津,津秏則血少,血少就會造成汗少,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說。
【如果津液大量損秏,不僅滲入脈內之津液不足,甚至脈內之津液還要滲出脈外,形成血脈空虛、津枯血燥的病變。所以對於多汗奪津或精液大量丟失的患者,不可用【破血逐於之峻劑】故《靈樞.營衛生會》有「多汗者無血」之說。
【破血逐於之峻劑】的藥物💊用於化於血的作用。如果有過多的出汗,這個藥物💊就不能用,免得大量失血造成「忘陰」了。
血與津液均是周流於全身的液態物質,不僅同源於水榖精微,而且在運行輸佈過程中相輔相成,互相教會,「津可成血,血可成津」;『水(水就是津液)中有血,血中有水』《水與血源並行而不悖》共同發揮其滋養、濡潤作用。在病理上血與津液有相互影響。
比如「水腫可導致血於【血於可以化的】,血於亦可導致水腫。」
「於血也可以是水腫形成後的病理產物,而水腫過後有於血【於血是固定不動的】」
【血病化水,水病化血;血病治水,水病治血】當出現局部的感染,水腫狀況從血治。這就是中醫裡面不針對病毒去治療,而是讓身體的氣與血調到平衡狀態,身體的治癒力就會幫他治好了。
3、請解釋為何傷津會秏氣?
【腹瀉時,大便中的水帶走大量「津液」,尿液也會變少了,易引起《傷津》;水分不足出現脫水。】
【腸胃炎的患者拉了兩天,二話不說,點滴馬上掛上去,基本上身體已經缺水了。這是「傷津秏氣」】
尿液是最後的產物,糞便也是最後的產物。【糞便剛生成的時候,裡面水份是很多的,但是大腸有個功能叫「再吸收功能」,所有的功能在大腸尾端深沉的「糟粕」物質在大腸裡面待的時間越久,它被再吸收的比例越高。】【有很多人便秘了2—3天之後再也大不出來了,甚至久了以後變成「糞石」,還需要用一些手段把它「摳出來」,就因為大腸有再吸收的功能,它會把我們積存到大腸的「糟粕」做一個最後通盤再吸收,水分再吸收到人體的血液循環裡面,這些也就是現代我們以「排毒號召」。就認為大腸的再吸收造成毒素在體內亂竄的主因 ,這些是要排出去的,結果沒有排出去,反而在「糟粕」裡面發掘,可用的水份再吸收進入血液循環裡面,所以這也是代謝容易出問題的地方】。
【吃、飲水很重要,這是生成津液的最基本條件,飲食物的供應正常也決定了「津液」的生成多寡。《脾、胃、小腸、大腸功能正常的時候,津液的生成以及臟腑的運作是正常的狀態,但是有任何一方的異常(比如絕食了再也不吃東西了,身體就會出現脫水而完,臟腑功能出現異常)】
【身體的水腫】
《津液的代謝的生理過程,需要多個臟腑的綜合調節「肺、脾、腎」負責身體的水液〉故曰: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土克水:土能調理一身的水是脾。故其制在脾》
水液的停滯是《傷津》
【腎衰竭:腎出現衰竭了,沒有辦法把水液排除體外,造成水液在身體裡面亂跑,就是沒有辦法排尿,水液在身體裡瀰漫在組織間,在細胞外液,在細胞內液,這就是俗稱的「尿毒症」「腎衰竭」的象是沒有尿了,少尿】【留住水液的是「腎」,「腎」是特別的重要】
【腹水:伴隨著肝門靜脈的高壓是肝硬化的徵候,造成肝靜脈的高壓;造成水液代謝不出去,停留在身體裡,特別停留在腹部,這種情況叫「水液停滯」】
【像非洲的小孩,缺乏食物,(她)他們四肢細細的,肚子大大的,是「白蛋白缺少,會發生「水腫」,是津液的陰陽不平衡,是「傷津」】
李淳廉博士反饋
腳汗嚴重,表示濕熱下注,手汗嚴重比較容易有心火,腋下大和現出汗,跟交感神經有關,
額頭出汗胃火大。
汗太少,陽虛,
多汗,氣虛
自己多評估並做為體質調整的依據。
以自己為案例分享得很好
哭完後情緒通常可以釋懷,這也是排毒最好的例證。
吃喝拉撒是人體消化道最基本的機械性功能,保持通暢健康就有基本保障了。所以所有問題都會先已消化道的徵象先出現,也是做為身體防範未然的信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