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淳廉,有一群人在天氣潮濕的梅雨季,就開始睡不安寧,夜裡癢到抓醒,濕黏的天氣帶來皮膚的濕疹水泡;當秋高氣爽乾風一吹,又會乾燥發癢,冬天裡氣溫低的時候,又出現乾燥掉屑,一抓不可收拾,今天要講的就是這群通稱「過敏」的自體免疫疾病。
【中醫芳療權威-李淳廉博士】
集「中醫博士」、「養生芳療作家」、「中醫芳療專家」於一身,首創「精油經絡學」的應用法則。著有:「中醫芳療應用全書」等十餘本著作。
現任:
- 國家實驗室「精油乾式擴香及植物活性應用配方研究」計畫主持人。
- 國際香草精油經絡學會IIME理事長
- 台北市生物技術商業服務同業公會理事長
- 美國NAHA授證機構負責人
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病
現在有皮膚問題的人可以說越來越多,而且還不見得是遺傳,很多人怪罪現代飲食中太多的加工加味,也有人怪罪氣候異常,人體適應不良,不是蕁麻疹,就是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要不就是脂漏性皮膚炎,中醫裡面也有稱為乾燥綜合症的,而且還都是不斷的反覆,卻從來沒有斷根過呢!
上週會員小菲在社團裡問到,我女兒的蕁麻疹也是一直反覆發作,現在又是梅雨季了,空氣濕黏,讓她的皮膚一抓一條痕的相當難受,吃藥好像也解決不了問題,不知道精油可不可以幫助她呢?
反覆用藥而不得其果
大多數這種過敏性皮膚患者都有這種經驗,一發作就吃幾顆藥,不癢了就自行停藥,然後又開始癢了,又再吃個幾天,就這樣來回反覆的治療,殊不知這其實才是讓這種過敏問題,慢性化的主因。許多急性期的治療會採用較高劑量的抗組織胺、類固醇,如果皮膚有抓傷感染也會使用抗生素。但如果你沒有在急性期確實的服藥控制住,讓這些過敏物質一直在血液中萌動,這樣就會造成反覆用藥而不得其果,變成需要以更長期的用藥來控制,這樣的長期藥物控制,就會造成身體裡面的免疫系統被抑制。
免疫系統開始敵我不分
免疫系統就是人體自身的防御系統,它就像一個軍隊,幫助我們抵抗外界的侵入(例如細菌、病毒等),又能鎮壓內亂(細胞癌變等)。當免疫力很好的時候,人就不容易生病,即使是感染到細菌病毒也能很快自身恢復。可是現在因為用藥普遍,快又有效,稍微有點小毛病,就服用抗生素,類固醇。慢慢的有了外來的殺手,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反而無用武之地了,如同被抑制的免疫系統,久了疏於練兵的免疫系統,就會出現了敵我不分了,而開始亂攻擊的情況。這種把自己的正常的細胞當作敵人一樣的攻擊,就稱為自體免疫疾病,簡稱為AID(Autoimmune disease)。
服用抗生素反培養出更強大的細菌
另外,服用抗生素最大的問題就是,在細菌和抗生素的戰鬥過程中,大部分細菌被抗生素殺死,這時你感覺已經好了,就停止服用了,殊不知,還餘下一些殘存的細菌為了抵抗抗生素也會發生變異,這時候,你就需要更強的抗生素,才能對付這些死裡逃生的細菌。同樣的模式還會繼續上演……當研發越來越強的抗生素的最終結果是培養出一批超級無敵細菌。到時候就真的就沒有藥可以治了,這就是所謂的「抗藥性」。
立竿見影的類固醇藥物副作用多
而我們熟知的類固醇,其實就是「副腎上腺皮質激素」,本身具有強力的抗發炎及免疫調節的作用,對於一些發炎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皮肌炎、多發性肌炎、發炎性關節炎、硬皮症、血管炎)、氣喘、過敏性頑固性溼疹、過敏性休克、某些發炎性的神經病變及癌症(如淋巴癌)等的治療效果,常常有立竿見影之效,所以以前坊間又稱它為「美國仙丹」。
對於這樣的一個「神藥」,大家的心理是又愛又怕,因為類固醇副作用可以說相當大,月亮臉、變胖、水牛肩、骨質疏鬆、皮膚變薄、水腫、容易感染、青春痘、長不高、血糖上升、感染率增加、體毛增多、傷口癒合力變差等。
過度使用易產生藥物依賴性
這兩類藥物都會抑制到免疫系統,例如:越吃抗生素的小孩越容易感冒,越容易出現細菌病毒的感染,而服用過類固醇的人,越容易依賴類固醇的抗炎抗敏性和產生身體代謝性的問題,不是皮膚容易引發青春痘、脂漏性皮膚炎,色素沈著,就是因為藥物會壓抑免疫系統,導致現在越來越多被診斷為“自體免疫疾病”的,這與抗生素、類固醇的過渡使用有著必然的關係。
精油的抗炎性與問題皮膚的護理
精油中的抗炎性與抗生素、類固醇相比,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精油的團隊工作VS藥物的單兵獨鬥
簡單的說抗生素和類固醇都是單一一個化學藥物,在過去治療的目標單一,效果直接,但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受體被生物學家發現,越來越多傾向多個目標多個子彈的治療方式。而精油如同中藥一樣,一種植物精油和一款中藥就有上百種化學成分。而一個處方又有好幾味中藥。一滴精油跟一顆抗生素相比較,其化學成分要復雜千百倍。這些成分當中,有抗菌的,有調節中樞神經的,有促進血壓升降的,鬆弛平滑肌的,緩和情緒提高免疫力的,有利尿的,刺激副腎上腺素的……它們就像一個配合默契的團隊,把細菌殺掉或趕跑,又不傷人體本身。也正因為這不是單兵獨鬥,而是團隊工作,細菌無法同時對所有的成分產生抗藥性,服中藥與用精油也就不存在抗藥性的問題了。更不存在免疫力抑制的問題。例如:精油中的桉素,在相對濃度下,不僅具有抗菌作用,而且有抗病毒和抑制腫瘤的作用。
藥物控制輔以精油的保濕及減敏
所以小孩第一次出現過敏時,必須在疾病剛開始或病情較嚴重時,配合醫師用比較高劑量的類固醇,使病情在短時間內獲得比較良好的控制;當疾病慢慢穩定下來,並慢慢減量至漸漸停藥,一次控制到不再發。但是如果已經是反覆的發作的慢性期了,就一定要搭配「洋甘菊安撫按摩精油配方」來做好皮膚的保濕減敏,對於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乾燥綜合症,是可以慢慢降低敏感性,相當於中藥中的疏風散熱,涼血止癢的原理。(請注意喔,有過敏問題的人,不可任意使用純精油或DIY應用在皮膚上)。
今天的『為什麼皮膚過敏的自體免疫問題越來越多』跟您解說和分享到這邊,我是李淳廉。今天文章的最後,出個題目,如果醫師開的藥物你都吃完了,還沒有好,這時你該不該再去找醫師,繼續拿藥來吃?還是就使用其他的中藥或精油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如果你覺得此文受用,請拉到文末右下側點個 “在看”也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並長按文末二維碼,訂閱「淳萃新觀點」,跟著我們每週給您一點關於健康,養生,精油經絡的應用知識喔!
轉載自淳萃新觀點。
延伸閱讀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