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1-3 人體十二系統中西醫生理學-腸胃系統
指導老師:李淳廉博士
學員:吳O潔
-
內容目錄
脾胃濕氣的生理症狀有哪些?該怎麼用精油?
有脾濕的人,脾氣就虛,脾的功能不佳,身體容易出現較濃稠的血液排不出去,會有小腹突出、水腫、肥胖的情形,也容易倦怠、食慾不佳、舌頭肥胖有齒痕,大便不成形,在馬桶上不容易清除。
脾濕脾虛的人,也會有多思多慮、多愁善感、沒有生活重心、操煩多、易自我內耗的問題。
在精油的使用上,可以使用草類與香料類的精油,幫助消化與食慾之外,還可以幫助氣往下降、去濕,例如檸檬香茅、薑、廣藿香、羅勒、肉桂、丁香、黑胡椒、茴香等,按摩於中脘穴、天樞穴、大巨穴、氣海穴、足三里穴,也可用柴胡按摩油以暖暖石溫灸上述穴位。
此外,由於脾虛之人多思多慮多操煩,也可以使用能刺激副交感神經、讓其放鬆的精油做擴香或按摩,例如果類精油,葡萄柚、甜橙、佛手柑,既可幫助消化、水分代謝,又可以幫助調節情緒。
-
胃食道逆流常見的症狀?該如何護理與緩解?
(一)常見症狀:胃酸逆流、胸悶灼熱、胸痛、口臭帶酸味苦味、牙齦發炎、慢性咳嗽、喉嚨痛、聲音沙啞、喉嚨異物感、上腹悶脹、噯氣、打嗝、噁心、吞嚥困難、食慾減退,有些人會合併睡眠失調問題。
(二)護理與緩解:
1.注意飲食:
(1)勿暴飲暴食、勿’吃太快太飽、勿餐後立即躺平、勿吃太多高熱量高脂肪與高刺激性(辛辣、過燙、茶、碳酸飲料、菸酒)食物。
(2)晚上早點吃晚餐,不要吃消夜。
2.控制體重:肥胖會導致食道鬆弛,更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
3.睡覺時可採左側臥,或讓頭肩部高於胃部,減少逆流。
4.經絡按摩:可用助消化與降胃火的精油,例如薑、檸檬香茅、廣藿香或是柴胡按摩油,以暖暖石按摩中脘穴、天樞穴、大巨穴、氣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
5.調節情緒:由於情緒與壓力也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刺激交感神經,加速腸胃蠕動,易引發胃發炎,因此可採用活絡副交感神經的精油,例如果類精油,葡萄柚、甜橙、佛手柑等,做空間擴香。
-
腸躁症,日常精油應用法有哪些?
腸躁症基本上是一種身心症,不是單純腸胃問題,因此在處理腸躁症症狀時,除了飲食上與脾胃虛調理方式一樣外,更需要考量情緒調節的部分,避免因為壓力、焦慮、煩躁、易怒等情緒狀態而引起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的腸胃問題。
在日常保健上,除了一般紓壓的活動或是呼吸方式的調整之外,也可以應用芳香療法來協助緩解腸躁症。可以使用精油嗅聞的方式,用果類精油,例如葡萄柚、甜橙、佛手柑,或是酯類的薰衣草、羅馬洋甘菊、快樂鼠尾草、苦橙葉來幫助放鬆、鎮靜,活絡副交感神經的運作,來達到身心安適、休息與修復的作用。
另外,也可以使用上述油或加上黑胡椒、肉桂、茴香、檸檬香茅、薄荷、廣藿香等調成按摩油,以暖暖石溫灸的方式,按摩肚臍周圍的中脘穴、天樞穴、大巨穴,一方面嗅聞後帶動情緒的鬆弛,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幫助脾胃強健的功效。
自己的案例~腸躁症
過去,我知道的腸躁症是”一下腹瀉一下便秘”,而且是常常如此的一種”慢性腸胃問題”,也知道與壓力和情緒有關。
我自己不常有這種狀況,我大都是便秘居多,但是隨著年紀漸增,我覺得”一下腹瀉一下便秘”的頻率似乎變多了。
上個星期二(10/3),晚上吃完雞排(打屁股)之後,我突然感到胃一陣一陣抽痛,但可以忍受,有時痛感會消停,但沒多久,開始有想上廁所的感覺,結果是那種”一瀉千里”的狀況,肚子沒有非常痛,但就是一直拉肚子,但那次拉完,就不再拉了,肚子雖然有點悶痛,隔天就都好了,但一直持續到10/8,我都處於完全沒有便意的狀態。
因為上過老師的”腸胃道系統”這一章節,所以我在想,這就是腸躁症啊!雖然並不是很常發生,也似乎沒有明顯的壓力,但也許工作上需要久坐或是我性格上的”過度努力”與自我要求,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累積了一些情緒與壓力。
我開始觀察自己的舌頭,發現自己的舌頭周邊有不明顯的齒痕,舌苔還好,舌頭也並不胖,但小腹有微微突出,吃完東西也很容易感到消化不良、胃脹,這一陣子我吃比較少高纖食物,但吃較多豆類、蛋白質,不喜歡喝水,但茶喝很多,我都喝淡淡的伯爵茶。
自從發現自己出現腹瀉後的便秘狀況,我就開始吃比較多蔬菜、多喝水,同時用檸檬香茅、黑胡椒、薑、茴香、廣藿香調了一瓶按摩油,每天以暖暖石溫灸,按摩腹部中脘穴、天樞穴、大巨穴、氣海穴與足三里穴,另外,也減少每天的行程與工作量,剛好碰到颱風假、國慶連假,可以好好放鬆休息,並且增加運動量,去外面曬曬太陽、流流汗。
10/9終於有便意,排出了大量的大便,但是大便不成形,且偏黏,不容易擦拭,我猜我應該使屬於脾濕脾虛,且容易有腸躁問題的人。
自從上了老師的課,知道腸躁症不需要吃藥,只要調理好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以及調節情緒即可,我就覺得這真的是一大福音,但其實調整生活型態也是最難做到的,因此真的要保持對健康的覺察與意識,隨時注意自己的行為模式與生活型態是否正在傷害自己的身體,特別是我最脆弱的腸胃系統(又牽動神經系統)。
李淳廉博士反饋:
很好,隨時檢視自己生理狀態也可以反思到心理,身心互為表裡調整,才能釜底抽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