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3-12 中醫基礎理論 臟象學說(四)
指導老師:李淳廉博士
學員:蕭O云
內容目錄
Q:請說明心輿腎的關係,生活中有哪些情況體現心腎不交,試舉個人或周遭個案說明?
心居胸中,屬【陽】,五行屬【火】。腎在腹中,屬【陰】,五行屬【水】。心腎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稱之為【心腎相交】,又稱【水火相濟;水火既濟】也就是說【水火互相既濟,互相平衡的升降】。
【心腎相交】上面的心火溫煦下面的腎水,讓下面的腎水不至於過寒。上面的心火得到下面的腎水的濡養也不至使上面的心火過旺。
用陰陽八卦來呈現【既濟卦】火屬陽,要往上走。水屬陰,要往下走。當它在下面的時候,氣流自然能往下;當它氣流往上的時候,氣流只能往上;就形成上下交通《像打太極拳》。水往下滋潤下面這把火,這把火往上溫煦上面的水;就是【水火既濟(易經六十三卦)智慧卦】【水火既濟:上面的火要往下降,下面的水要往上升;點把火,把水往上蒸。】
【心腎】心在上面,腎在下面;心屬火,腎屬水;一個往上延燒,一個往下流,會形成【心腎不交】的時候會睡不著覺。在中醫裏面有一味藥叫【交泰丸(第十一卦)最好的吉卦】指的是天地氣交,吃了陰陽和合就睡著了。
《心腎不交》的時候,出現心火過旺,腎水過寒,很容易出現一種上熱下寒的體質。上面的心火太旺了,下面的腎水太寒了,兩者不交通就出現了上熱下寒的情況,「心跟腎是互相制約」。
腎水得不到心火的溫煦只會往下流就會出現手腳冰冷;特別出現下肢寒涼,甚至有積「濕氣寒溫」。上面的心火得不到腎水的滋養出現「心火過旺」,就會出現夜晚躺在床上睡覺的時候,腦中的思緒轉個不停,腦中的思緒還是很活躍,明明身體很累了,腦袋思緒就是停不下來,這種就叫「心腎不交」。
只要我們的腳穿襪子,一把火就從下面溫煦上來,溫度上來的時候就睡著了。「心腎不交」體現在睡眠狀態是最明顯的。如果出現上熱下寒的體質,一定會有睡眠障礙的問題,他們會有寒濕聚集在腳踝以下的濕冷,冬天穿多衣服也暖不起他的腳的情況。
【我曾經的女客戶她告訴我,本來她都很好睡;有一天晚上不知道為什麼腳很冰,從腳底冰到小腿,膝蓋以上就溫溫的;怎麼睡都睡不著,穿襪子也是感覺腳很冰,那種冰是冰到骨頭裡,她先生睡的很香,到了凌晨還沒睡,就起床裝熱水泡腳,用很熱的熱水,等到熱水沒有很燙再把腳放進去泡,泡了30分鐘,就直接躺在床上,不知不覺就睡著了,雖然沒有睡很久,有感覺有入眠。】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免疫失調,洗澡的時候,大椎很怕冷用熱水沖,熱水流到腿的時候感覺是冷的;熱水沖腿的時候是熱的,再沖背部的時候是冷的;還好是夏天。後來免疫風濕科的醫生開藥吃就好了,到了現在都會印象深刻】【我很怕冬天到來,尤其寒流,腳底會流冷汗;秋天、春天腳底會黏黏的,夏天腳底是乾乾的,很舒服】
原來這就是「心腎不交」『水火不既濟』,現在有在泡腳,泡腳完用「天竺葵薑腳底按摩油按摩腳」再穿襪子,腳底就很舒服,白天腳底開始不會很黏黏的,很開心。
Q:所謂的【肝腎同源】指的是什麼?
肝腎同源講的也是「精血同源」的一個概念。水能生木「腎水是肝木的母親」。肝在五行當中是【體陰用陽】又稱【剛臟】。
肝藏血,腎藏精,肝主疏泄,腎主閉藏。肝腎之間的關係主要表現在精血之間相互滋生和相互轉化的關係。精與血都化源於脾胃消化吸收的水榖精微,故稱「精血同源」。
肝陰、肝陽的失衡跟腎是有關的;【腎氣不足、腎陰不足、腎陽虛了】很容易出現【肝陽虛】。肝火大是腎陰不足。《很多上了年紀的男性朋友的高血壓很多情況是「腎陰不足」,造成「肝陽上亢」》。
《相火與心之君火相對而言,相火源於命門火「寄在」【肝、膽、腎、三焦】。》
【相火寄於肝腎兩部,肝屬木,腎屬水,但膽為肝之府,膀胱者腎之府,心包者腎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腎之分,皆陰而下者也。由於肝腎同具相火,所以稱「肝腎同源」】
相火指的是「命門火」。命門火指的是「腎火」。跟肝也有關係。「因為把肝歸類在下焦也是命門火。肝列在下焦指的是相火的部分。三焦分上焦(心肺)、中焦(肝膽脾胃)、下焦(生殖系統、泌尿系統)。
肝主疏泄(往外疏泄),腎主閉藏,二者之間存在著相互為用,相互制約,相互調節的關係。
肝氣疏泄可使腎氣閉藏而開合有度,腎氣閉藏制約肝之疏泄太過,也可助其疏泄不及。這種關係主要表現在【女子的月經過多會影響腎氣的收納,也會造成肝的血虛。男子過度的房事,過度的排精,造成腎虧,影響到肝的陰虛。】
總之肝腎的陰液,精血之間相互滋生,而精血又同源於水榖精微「脾胃生化而來」,且又同具相火,所以肝腎之間的關係稱為【肝腎同源】、【精血同源】。
Q:以身體氣機上下的運動來說明,脾肺腎三臟的運作?
身體水液的三個臟:【肺、脾、腎】。
人體的水液代謝跟脾、肺有相關的,脾健運不足,一旦脾失健運,會造成水濕不化,會造成「聚濕而生痰」,「聚集而為飲」,在身體裡會形成身體的水腫,也會影響肺的宣發與肅降,所以肺就會出現有咳喘的情況。咳喘是身體水濕的象在裡頭;濕就是脾失健運所造成的宣氣,沒有辦法代謝出去,沒有辦法輸佈到皮囊來。
【所有臟腑的咳是來自脾是生痰之源,濕氣代謝不出去,會卡在脾胃也會卡在肺,不是只有肺才能咳,其實(五臟六腑皆令人咳)的(咳)卡在哪裡就會影響哪裡。】
【身體有脾濕,有寒的象,皮膚的狀態是什麼象?基本上如果有脾濕造成脾濕建運失足中焦,造成肺失宣降,所以就沒有辦法營養到皮膚表面,造成皮膚會出現乾燥乾癢的狀態,皮膚的過敏其實是脾的問題。】
【我的皮膚是嚴重過敏,原來跟脾肺有關係】
《肺主呼吸:主一生的氣。腎主納氣:納肺吸進來的氣。》《肺主皮毛:皮膚表面的濕潤度跟保濕度。肺主治節:濁的液體靠肺的治節下歸於腎,不要的液體輸入膀胱變成尿液排出體外。》
《肺主行水而通調水道,水液只有經過肺的宣發和肅降才能使精微物質不散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中去,濁的液體下歸於腎而輸入膀胱。腎為主水之臟,有氣化升降水液的功能;又主開闔下歸於腎的水液,通過腎的氣化使清的水液升騰,通過三焦迴流體內。濁的液體變成尿液而輸入膀胱排出體外;肺腎兩臟密切配合,共同參與水液代謝的調節。兩者在調節水液代謝過程中腎主水液的功能,居於主要地位,所說【其本在腎「收納」,其標在肺「輸佈」】。》
【肝升肺降的氣機運作:肝氣要往上升,肺氣要往下降;肺氣不升反降就是肺氣上逆。所有的咳嗽、咳喘是一種肺氣上逆;肝不升反降就出現了肝氣不足,肝鬱氣滯,肝氣鬱結,肝升肺降就是代表身體的氣邪流存臟腑的安和。】
李淳廉博士反饋
例證詳細正確。
春秋天腳底會濕粘,表示體內濕熱仍在,可以多泡腳,促進基礎代謝,去除脾胃濕氣。
延伸閱讀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