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處暑在陽曆8月22至24日之間,太陽直射黃經150度時開始。「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暑之後夏季型的氣候漸漸有了日夜溫差,秋的涼意與燥氣開始出現,此時的養生重點在於滋陰潤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這時的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稱「暑氣至此而止矣」。中國有「處暑寒來」的諺語,說明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
處暑之後,暑氣雖然逐漸消退,但是,還會有熱天氣。所以有「秋老虎,毒如虎。」的說法。顧鐵卿《清嘉錄》也說:「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還要十八天的流汗沐浴。之後,氣溫將逐漸下降。
在處暑前後有一個重要的名俗活動——中元普渡,在中元普渡中,搭建普渡壇、放水燈以及搶孤都是重要活動,每個活動均含有敬鬼神之意。
處暑養生要點: 「養、收」
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天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不同於春天的雨水與夏天的濕氣,台灣的初秋風大加上濕度降低,天氣偏燥熱。中醫認為秋氣主燥,肺燥氣虛,容易耗氣傷陰,因此情緒容易低落,身體上感覺四肢沒力、容易昏昏欲睡。此時應順應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天氣變化, 「養、收」是入秋的養生原則 。
早臥早起:儲存元氣、讓心情平靜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此時晝夜溫差開始拉大,這種晝熱夜涼的氣候,是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的陽氣開始出現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此時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
處暑養生強調子午覺的重要,也就是每天子時(晚上十一點到一點)最好處於熟睡狀態,午時(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宜靜臥或小憩。
想要在初秋有好精神,可以先從睡眠時間調整起。《黃帝內經‧素問》就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建議人們可以跟著雞的活動規律,早睡早起。因此,清晨盡量早起迎接陽光,吸收陽氣與能量,增加抗病力。
秋天晚上忌諱熬夜,因熬夜會增加燥氣,盡量晚上10點半就上床睡覺。
要儲備一天的體力,中午適當小睡是可以的。 小睡能減輕壓力、增強記憶力、振奮心情,也讓下午工作可以更有效率。根據研究指出,最適當的時間是30分鐘,不超過一小時。
現代研究發現,晚上十二點至凌晨四點,身體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十二點至下午一點,則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候,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子午覺既有助防病保健,又可養生延年,因此養成午睡習慣,即使睡不著,閉目養神也很好。
慢跑、游泳:養神又排濕
秋冬季節適合放鬆的運動,最好能不帶任何思緒,讓身體自然運作。因此像慢跑、游泳這種具有緩慢、持續、動靜協調的運動就很適合秋天。
此外,這些運動能將夏末秋初藏在身體裡的濕氣引出,減少濕疹、香港腳等皮膚問題產生。運動本身可強化脾臟的運作,加強腸胃蠕動,幫助身體消化與吸收食物養分。
處暑節氣飲食:宜食清熱安神之物
預防「秋燥」也是處暑時期的另一個養生重點。一般而言,空氣相對濕度在40%~60%時,人體最感舒適,秋天空氣中水氣含量少,相對濕度低,一旦低於30%時,就會感覺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口燥咽乾甚至大便乾結,如未能適時預防因應,容易導致「秋燥癥」的問題。
飲食養生對「秋燥」有很好的預防效果,處暑飲食宜食清熱安神之物。可多吃些寒涼多汁的蔬菜水果,避免冬天的內燥體質,但是也需依各人體質調整。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梨、蘋果、葡萄、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荸薺、海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黃瓜、冬瓜、白蘿蔔、胡蘿蔔、紅棗等食物,不但有利於維生素的補充,還能夠增加水分攝入,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儘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以免加重秋燥。
處暑是龍眼盛產的季節。中醫認為,龍眼味甘,性微溫,能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工作若需要耗費大量腦力,吃龍眼可以達到補益效果。不過因為龍眼也有補血功能,熱性體質者應以攝取一份為限(10到13顆),否則容易上火,反而難入眠、暴躁易怒。
早晨來一碗粥,可兼具補充水分與潤燥,是處暑節令的理想料理。吃粥有助於健脾胃、補中氣,令人一整天神清氣爽。
處暑的精油應用
處暑期間,可以透過按壓穴道及擴香的方式,幫助身體收斂陽氣,提振精神。
按壓穴道:搭配精油助提神
按摩穴道也可以幫助提神。按壓百會穴(頭頂正中央凹陷處)、太陽穴(頭部側面,眉尾凹陷處)、印堂穴(兩眉之間)、風池穴(頭後方枕骨下兩條大筋凹陷處)與神門穴(手掌下方豌豆骨內側)都有助於提振精神。
想要醒腦時,也可以利用精油輔助,按壓上述穴道,又以 含有歐薄荷精油、南法薰衣草精油、茶樹精油或是含有歐薄荷精油、迷迭香精油、冬青木精油、尤加利精油、冷杉精油、松針精油的「清新優活精油配方」效果最好。
處暑期間,體內因熱過度外泄,呈現外陽內虛的現象,適合使用含有乳香精油、沒藥精油、牛膝草精油、肉桂精油的「牛膝草沒藥按摩精油配方」按摩。
加上此時期屬於長夏,脾胃較虛的人質偏虛的人容易囤積濕氣在中焦,建議含有薑精油、黑胡椒精油、羅文莎葉精油、肉豆蔻精油的「黑胡椒薑暖腹按摩精油配方」,順暢腸胃道及幫助臟腑的排濕。
精油擴香:生津潤燥,幫助身體收斂陽氣
處暑時期最適合的精油:葡萄柚精油、絲柏精油、松針精油、黑松精油,葡萄柚精油等有生津潤燥的作用,特別是用於呼吸道的防護,可以預防秋天的季節性感冒,搭配上可以幫助身體收斂陽氣,避免陽氣過度外散,好在接下來的秋冬有足夠的抵抗力儲存體力與精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