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的節氣芳療養生法:滋陰潤燥、收斂陽氣

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天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不同於春天的雨水與夏天的濕氣,台灣的初秋風大加上濕度降低,天氣偏燥熱。中醫認為秋氣主燥,肺燥氣虛,容易耗氣傷陰,因此情緒容易低落,身體上感覺四肢沒力、容易昏昏欲睡。此時應順應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天氣變化, 「養、收」是入秋的養生原則 。

7500289modh 「處暑」的節氣芳療養生法:滋陰潤燥、收斂陽氣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處暑在陽曆8月22至24日之間,太陽直射黃經150度時開始。「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暑之後夏季型的氣候漸漸有了日夜溫差,秋的涼意與燥氣開始出現,此時的養生重點在於滋陰潤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這時的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稱「暑氣至此而止矣」。中國有「處暑寒來」的諺語,說明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

處暑之後,暑氣雖然逐漸消退,但是,還會有熱天氣。所以有「秋老虎,毒如虎。」的說法。顧鐵卿《清嘉錄》也說:「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還要十八天的流汗沐浴。之後,氣溫將逐漸下降。

在處暑前後有一個重要的名俗活動——中元普渡,在中元普渡中,搭建普渡壇、放水燈以及搶孤都是重要活動,每個活動均含有敬鬼神之意。

芒種-1 「處暑」的節氣芳療養生法:滋陰潤燥、收斂陽氣

處暑養生要點: 「養、收」

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天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不同於春天的雨水與夏天的濕氣,台灣的初秋風大加上濕度降低,天氣偏燥熱。中醫認為秋氣主燥,肺燥氣虛,容易耗氣傷陰,因此情緒容易低落,身體上感覺四肢沒力、容易昏昏欲睡。此時應順應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天氣變化, 「養、收」是入秋的養生原則 。

asian-japanese-woman-sleep-home1000800 「處暑」的節氣芳療養生法:滋陰潤燥、收斂陽氣

早臥早起:儲存元氣、讓心情平靜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此時晝夜溫差開始拉大,這種晝熱夜涼的氣候,是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的陽氣開始出現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此時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

處暑養生強調子午覺的重要,也就是每天子時(晚上十一點到一點)最好處於熟睡狀態,午時(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宜靜臥或小憩。

想要在初秋有好精神,可以先從睡眠時間調整起。《黃帝內經‧素問》就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建議人們可以跟著雞的活動規律,早睡早起。因此,清晨盡量早起迎接陽光,吸收陽氣與能量,增加抗病力。

秋天晚上忌諱熬夜,因熬夜會增加燥氣,盡量晚上10點半就上床睡覺。

要儲備一天的體力,中午適當小睡是可以的。 小睡能減輕壓力、增強記憶力、振奮心情,也讓下午工作可以更有效率。根據研究指出,最適當的時間是30分鐘,不超過一小時。

現代研究發現,晚上十二點至凌晨四點,身體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十二點至下午一點,則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候,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子午覺既有助防病保健,又可養生延年,因此養成午睡習慣,即使睡不著,閉目養神也很好。

beautiful-woman-jogger-outdoor-living-healthy-lifestyle-city-park1000800 「處暑」的節氣芳療養生法:滋陰潤燥、收斂陽氣

慢跑、游泳:養神又排濕

秋冬季節適合放鬆的運動,最好能不帶任何思緒,讓身體自然運作。因此像慢跑、游泳這種具有緩慢、持續、動靜協調的運動就很適合秋天。

此外,這些運動能將夏末秋初藏在身體裡的濕氣引出,減少濕疹、香港腳等皮膚問題產生。運動本身可強化脾臟的運作,加強腸胃蠕動,幫助身體消化與吸收食物養分。

congee-with-minced-pork-bowl1000800 「處暑」的節氣芳療養生法:滋陰潤燥、收斂陽氣

處暑節氣飲食:宜食清熱安神之物

預防「秋燥」也是處暑時期的另一個養生重點。一般而言,空氣相對濕度在40%~60%時,人體最感舒適,秋天空氣中水氣含量少,相對濕度低,一旦低於30%時,就會感覺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口燥咽乾甚至大便乾結,如未能適時預防因應,容易導致「秋燥癥」的問題。

飲食養生對「秋燥」有很好的預防效果,處暑飲食宜食清熱安神之物。可多吃些寒涼多汁的蔬菜水果,避免冬天的內燥體質,但是也需依各人體質調整。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梨、蘋果、葡萄、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荸薺、海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黃瓜、冬瓜、白蘿蔔、胡蘿蔔、紅棗等食物,不但有利於維生素的補充,還能夠增加水分攝入,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儘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以免加重秋燥。

處暑是龍眼盛產的季節。中醫認為,龍眼味甘,性微溫,能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工作若需要耗費大量腦力,吃龍眼可以達到補益效果。不過因為龍眼也有補血功能,熱性體質者應以攝取一份為限(10到13顆),否則容易上火,反而難入眠、暴躁易怒。

早晨來一碗粥,可兼具補充水分與潤燥,是處暑節令的理想料理。吃粥有助於健脾胃、補中氣,令人一整天神清氣爽。

bottle-essential-oil-flowers-aromatic-herb1000800 「處暑」的節氣芳療養生法:滋陰潤燥、收斂陽氣

處暑的精油應用

處暑期間,可以透過按壓穴道及擴香的方式,幫助身體收斂陽氣,提振精神。

按壓穴道:搭配精油助提神

按摩穴道也可以幫助提神。按壓百會穴(頭頂正中央凹陷處)、太陽穴(頭部側面,眉尾凹陷處)、印堂穴(兩眉之間)、風池穴(頭後方枕骨下兩條大筋凹陷處)與神門穴(手掌下方豌豆骨內側)都有助於提振精神。

想要醒腦時,也可以利用精油輔助,按壓上述穴道,又以 含有歐薄荷精油、南法薰衣草精油、茶樹精油或是含有歐薄荷精油、迷迭香精油、冬青木精油、尤加利精油、冷杉精油、松針精油的「清新優活精油配方」效果最好。

處暑期間,體內因熱過度外泄,呈現外陽內虛的現象,適合使用含有乳香精油、沒藥精油、牛膝草精油、肉桂精油的「牛膝草沒藥按摩精油配方」按摩。

加上此時期屬於長夏,脾胃較虛的人質偏虛的人容易囤積濕氣在中焦,建議含有薑精油、黑胡椒精油、羅文莎葉精油、肉豆蔻精油的「黑胡椒薑暖腹按摩精油配方」,順暢腸胃道及幫助臟腑的排濕。

精油擴香:生津潤燥,幫助身體收斂陽氣

處暑時期最適合的精油:葡萄柚精油、絲柏精油、松針精油、黑松精油,葡萄柚精油等有生津潤燥的作用,特別是用於呼吸道的防護,可以預防秋天的季節性感冒,搭配上可以幫助身體收斂陽氣,避免陽氣過度外散,好在接下來的秋冬有足夠的抵抗力儲存體力與精力。

bearded-reedling-wheat-field1000800 「處暑」的節氣芳療養生法:滋陰潤燥、收斂陽氣

 

延伸閱讀

漢方芳療經絡健康管理師證照認證全面班(TCM)-誠摯招生中

中醫芳療全系列課程,跟著中醫芳療權威李淳廉博士一起進入中醫芳療的殿堂

「白露」的節氣芳療養生法:養神潤肺,注意呼吸道及腸胃疾病

秋分時節,滋陰養收:「秋分」的節氣芳療養生法

「寒露」的節氣芳療養生法:滋陰潤燥,防寒從腳起!

熱門話題
最新文章
贊助廠商

法約爾國際認證機構

Ask ChatGPT
Set ChatGPT API key
Find your Secret API key in your ChatGPT User settings and paste it here to connect ChatGPT with your Tutor LMS website.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