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每年九月中(陽曆10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即將凝結成霜,寒意愈盛,故名。寒露也代表深秋的到來,氣候由涼爽逐漸轉入寒冷下雪。
寒露時節,萬物隨著寒氣的增長,逐漸蕭條衰落。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也逐漸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盛。在養生方面,我們要使體內的生理活動順應自然界的節氣變化,以確保體內的陰陽平衡。
根據四時養生中強調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寒露時節必須注意保養體內的陰氣,以滋陰潤燥來保藏住精氣,避免被秋天的燥氣傷了元氣。
寒露養生要點
秋天與肺相應,秋天在五行中屬金,又稱金秋,受氣候的乾收影響,此時人體會出現咽喉,口鼻、皮膚 等的乾燥,此稱為「秋燥症狀」。
寒露的飲食調養
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根據個人的情況,適當多吃些甘、淡、滋潤的食品,既補脾胃,又養肺潤腸,如銀耳、蘿蔔、百合、金針菇、牛奶等。
寒露的情志調養
寒露時節,天氣漸冷,日照慢慢減少,秋風蕭瑟,往往使人情緒不太穩定,容易產生悲愁憂傷之感。
在七情當中,悲憂最易傷肺,故宋代養生學家陳直說:“秋時淒風慘雨,老有多動傷感,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役其神,則忘其秋思。”如若過度興奮激動,使陽氣浮動,很可能引發疾病。
因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培養自己的休閒愛好,陶冶情操、穩定情緒、也能提高機體的防燥能力和免疫能力。
寒露的起居調養
過了寒露,天氣由涼轉寒,入夜後更是寒氣襲人。常言道:“寒露 腳不露”這就是告誡人們應注意天氣變化,特別要注重保暖,即時增減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是腳,千萬不要光著腳,多加個襪子以防“寒從腳起”。
因為腳底走的是腎經脈,入秋之後,身體處於收斂狀態,就是要把精氣收藏好,以免傷及元氣,又因為兩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腳部的脂肪層較薄,特別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所以寒露之後就要慎防寒從腳起。
腳部受涼,特別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導致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為敏感,驟然降溫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
輕則引起外感咳嗽,重則可使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發作。
寒露的芳香調養
天氣漸冷,日照慢慢減少,秋風蕭瑟,往往使人情緒不太穩定,容易產生悲愁憂傷之感。悲憂最易傷肺,此時可以使用負離子擴香儀擴香,或是透過按摩的方式,做好呼吸道的保養喔!
呼吸道保養
適合的精油有:松針(赤松)精油、雪松精油、尤加利精油、絲柏精油、佛手柑精油、葡萄柚精油,或是直接使用「芬多精精油配方「,使用負離子擴香儀擴香,讓精油被呼吸道黏膜吸收,達到最高效率!
如果想用按摩的方式保養,也可以使用「辛夷防風按摩精油配方「喔!
足部按摩養精氣(足浴+按摩)
寒露過後,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衣服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用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外感風寒等的皮膚及呼吸道疾病,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幫助睡眠。可使用「天竺葵薑腳底按摩精油配方」,按摩整個腳面,腳底至腳踝及膝窠,可以養腎經。
延伸閱讀
「霜降」的節氣芳療養生法:天冷、秋乏、提不起勁的精油經絡穴道按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