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時間在每年9月23日前後(陽曆9月晝夜平分點),太陽直射黃經180度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解見秋分」、「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分就是半,秋分的意思就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秋分時,全球晝夜等長。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
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春種秋收,唐詩人李紳的《憫農》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天開花,秋天結果。秋分時節結果纍纍,螃蟹魚蝦肥美,金菊正黃。秋分也是種麥正當時,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南方此時才剛變冷,則可以繼續農作,延續到秋天結束霜降為止。
秋分養生要點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中醫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秋天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復發,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的復發,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範,則會加重危險。
秋分的精神調養
秋分天氣逐漸轉涼,氣候漸轉乾燥,陽光日照減少,因此人們的情緒難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這時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
秋分的飲食調養
秋分溫度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在飲食攝養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儘量少食蔥、薑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金吉、楊桃、百合、白木耳、水梨、蜂蜜、芝麻、核桃、糯米、乳品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另外也可以多吃當季的食材包括: 山藥、文旦、檸檬、及葡萄。
秋分的精油應用
精油養氣,此時在台灣地區較適合的精油有:松針精油,雪松精油,絲柏精油等精油,以上精油有對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斂肺祛痰。而在北方及較乾燥區域較適合的精油則有:佛手柑松針、洋甘菊精油等,有滋陰生津的作用。
上述的精油都很適合調和按摩油,使用於呼吸道的乾燥過敏及皮膚搔癢等問題,亦可直接使用「牛膝草固本複方按摩油」或是「德國洋甘菊安撫舒緩複方按摩油」的複方按摩油,亦可使用五行中的「金行按摩油」,應用於肺經脈的穴道按摩。
春華秋實,在繁茂的秋收季節,秋高氣爽,是運動的好時機,有空應出外走走,吹吹風,讓身心舒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