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球調和制度中有關化學品的分類及標示(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rmicals; GHS)的規定;凡危險有害的化學品皆須予以標示並製備物質安全資料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 MSDS),使各相關化學品的使用者均能清楚了解這些資訊,目的是讓這些化學品的使用者能在使用前事先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故就供應商而言,某些被歸類成危險物質的精油應在販售時一併提供物質安全資料表,且在外包裝及標籤上提供足夠的正確資訊確保消費者能夠安全使用。物質安全資料表是認識該物質的最佳參考指南,有時會簡稱為安全資料表(Safety Data Sheets; SDS),供應商、 製造商及進口商會將分裝後的精油送至供應鏈的尾端——芳療師,最後到達消費者手上,因此他們有責任提供其發售精油的安全資料表,每當油品被重新包裝或貼標籤時,就應事先準備好 MSDS 及其相關資訊,確保供應鏈的下一個顧客也能了解該訊息。
精油的安全資料表裡包括了物品與廠商資料、成分辨識資料、危害辨識資料、急救措施、滅火措施、洩漏處理方法、安全處置與儲藏方法、暴露預防措施、物理及化學性質、安定性及反射性、毒性資料、生態資料、廢棄處置方法、運送資料、法規資料、其他資料措施等資料共計十六項。其中有些項目的標示與說明,對於非化學背景的讀者而言可能較難理解,下列我們將簡要說明之。
物品與廠商資料
最主要的是精油的中英文名稱以及負責提供的製造商或供應商名稱、地址與電話,同時還必須附上緊急連絡電話或傳真電話,以便意 外發生時能夠緊急連絡查詢該精油的相關事宜。
成分辨識資料
主要是介紹該物質的物理及化學性質,物理性質的部分包括精油 外觀、顏色、氣味、比重、溶解性等資訊,而化學性質則是說明該精油有哪些主要成分或是關鍵性成分。由於精油的成分組成會隨植物品種不同而有所差異,或者是同時具有數個同義名稱,因此在辨識資料欄裡包括了萃取植物的品種及其拉丁學名,甚至可能還會有INCI名、 CAS 編號、FEMA 編號及EINECS 編號。這些名稱或標號的意義就相當於一個人的名字及身分證號,有了這些基本資料我們可以更快速查詢與辨識,對讀者而言INCI、CAS、FEMA 與EINECS 可能較為陌生,以下我們對此作出簡要說明:
國際化妝品成分命名 INCI (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of Cosmetic Ingredients )
為國際化妝品成分的命名法則,原本是美國化妝品品香料協會(Cosmetic, Toiletry and Fragrance Association; CTFA)為了使貿易的聯繫上可以更方便,因此才編撰了該化妝品成分字典。該字典於1994年成為全球通用的範本,其後改名為 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Cosmetic Ingredient,相當於歐盟組織中的化妝產品指南(cosmetic product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裡面清楚列出化妝品及香料添加物表清單,方便讀者檢索。
化學文摘服務社 CAS (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
為一美國體系的服務性機構,該機構將科學及化學文獻中關於某化合物或物質的化學性質做收錄,並且讓每個物質都有一個自己專屬的編碼,只要依據編碼查詢即可得到該物質的所有相關資訊。以常見的真正薰衣草(lavender)精油為例,其CAS 編碼為80-8000-28-0、杜松(juniper berry)精油的 CAS編碼為8012-91-7,而茴香(fennel)精 油的CAS 編碼則為8006-84-6。
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 FEMA(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同樣也是屬於美國體系之組職,於1979年設立後專門處理有關防災應變的相關事宜,提供有關災害管理的計畫、服務及遭遇災害時的必要協助。同時也會對有可能造成人體傷害的物質加以編碼管理,以便災害發生時能隨時做出應變處置,如精油中頗具刺激性的成分肉桂醛(cinnarmaldehyde)為 FEMA# 2286、丁香酚(eugenol)為 FEMA# 2467
歐洲現有商業化學品目錄 EINECS (European Inventory of Existing commercial Substances )
該制度是依據危險物質指令67/548/EEC 而制定的,自1971年的7 月1日起到1981年9月8日為止,陸續在歐洲聯盟當作商業用途的 各個化學物質予以編碼,並規定凡危險品的標籤及包裝上都必須註明有EINECS 福號方可上市,如迷迭香精油的EINECS 編號為 283-291-9、檸檬精油為284-515-8、大西洋雪松精油為295-985-9。該目錄一直沿用至1981年的9月19日才被歐洲申報報化學物質名錄(European List of Notified Chermical Substance; ELINCS)取代,所有進入歐洲市場的新物質都會被分配一個 ELINCS 編號,同樣規定這些物質的包裝及標籤上都必須印有 ELINCS 編號才能上市。
危害辨識資料
即根據相關法規團體所制定的規範,將可能會造成危害的訊息加 以標示說明。如:該精油的急性口服毒性、皮膚毒性值 LDso、可能會 對人體造成傷害的進入途徑、對身體各部位的刺激性程度以及相關單 位所制定之安全性標示或警示語等,這些資料通常參考自下列幾個在 國際上較具公信力的組織團體所制定的規定:
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gency)
為美國的政府機構,其任務是促進及保護公眾的健康,協助安全而有效的產品能順利的即時到達市場,以科學驗證為依據,制定法規來保護消費者、監督產品的使用安全。FDA 在1938 年將食品藥物法(Food and Drug Act)修改為食品藥物化妝品法(Food,Drug and Cosmetic Act) 從此化妝品正式被納入管理。芳香療法與精油的使用越來越盛行,然而各個國家對香料或精油管理的法規可能有所不同,此時便需透過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協助,利用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rneral Agreenment on Tarif and Trade; GATT) 來加以整合協調,以便對香料或精油做統一管理。
香料研究學會 RIFM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ragrance Materials)
成立於1966年的一個美團體,為芳香物質的研究機構,主要致力於香料安全性試驗的檢測,範圍涵蓋香料的安全、組成及應用等全方位考量,待檢測完畢後再將其報告匯整成專業報告。報告通常包括口服急性、皮膚毒性、皮膚刺激、敏感及光毒性測試等,每隔幾年就由Elserier Science 出版成冊,除可提供國際間聯繫並促使其被實務的運用在香水工業外,同時也有助於這些安全性文件經常被引用。
國際香料協會 IFRA (Intermational Fragrance Association )
1973年於日內瓦成立的國際香料協會,集結了世界各國對香料有興趣的愛好者,共同建立並維護其法規之執行,透過「實務與安全指導原則(practice and safety guidelines)」來發展及補充條碼,最終目的是希望能保護消費者和環境。內容涵蓋了香料物質的貯存、標示、包 裝、處理、品管、使用和安全標準等類別,自2005 年起RIFM 與IFRA 締結聯盟,共同促進芳香科學的推廣與提升,希望產業界能夠在更安全無虞的情況下放心使用香料。
化學製品危險訊息與供應包裝條例 CHIP (Chemicals Hazard Information and Packaging for Supply Regulations)
1944年英國政府頒布了CHIP 條例,依據化學物質是否具有危險性的輕重程度予以做分類,並於2002年時因應當時社會現況做了些微修定,目前為止已發展到CHIP 第3版。設定 CHIP 條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對危險物質加以分類,而危險程度則依照某些風險專用術語、 安全係數和危險符號來加以標記,該條例同樣適用於精油與芳療相關產品,例如風險標準歸類為R10的化學物質,表示該物質具有易燃性 (flammable);歸類為R23 者表示該物質具有吸入性毒性(toxic by inhalation);歸類為R43 者表示該物質接觸皮膚可能引發過敏反應(sersitization);歸類在 R65 者表示倘若吞食可能對肺部造成傷害,屬於 吸入性危險物質。
此外,我們還可從編號與分類標示來得知其危險程度高低,藉此 建立消費者及運送過程中之危險通識。例如大西洋雪松精油的風險危害標示為R10,尤加利精油的風險危害標示為R10、R65,而刺激性較強的檸檬精油風險危害標示為R10、R38、R43、R50/53、R65。
急救措施
若使用精油時能依據前述各法規團體所訂定的條例或使用指南上 的教導方式,正確的將之使用於專業實務上,理論上風險指數應該可以降到最低。就安全性而言,大部分精油都是可以讓芳療師放心使用的,但仍須注意絕不可將未經稀釋的精油直接用於兒童身上,又一般對嬰幼兒建議的稀釋量約為成人的1/3~1/2」,因此為嬰幼兒按摩時所使用的濃度應為1~1.5%,而不是成年人劑量的3%。
安全資料表上會標示當不小心誤觸眼睛、皮膚、大量吸入或誤食 等情況時,應把握哪些緊急救助原則及處理順序,如:
- 誤觸眼睛:如果可能應迅速用牛奶沖洗,然後用乾淨的清水連續沖洗15分鐘,仍然不適應立即就醫處理。
- 誤觸皮膚:應脫掉所有受污染衣物,用肥皂水徹底清洗沾染到精油的部位 15 分鐘後,之後再用冷水沖洗。
- 大量吸入:應移動至空氣清新的地方,如果發生停止呼吸的情況則施予人工呼吸,可能的話戴上氧氣罩,馬上就醫處理。
- 不慎誤食:用牛奶或清水漱洗口腔,保持患者意識清醒,除非有醫療或相關健康專家在旁,否則千萬不可貿然催吐,應帶著該油品的瓶子或容器盡速就醫,可能的話最好紀錄下不慎誤用的量,以便醫生能做後續追蹤及給予妥善的治療。
其他事項
上述四項資訊對於芳療人員而言無非是最直接且重要的資訊,但 除了這些之外,安全資料表裡尚有許多重要的資訊可提供給使用者了解,如滅火措施、洩漏時的處理方法、安全處置、儲藏方式、暴露預 防措施、物理及化學性質、安定性及反射性、毒性資料、生態資料、 廢棄處置方法、運送資料及法規資料等等,限於篇幅的關係在此將不多做贅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