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稱冬節、賀冬,二十四節氣之第一個節氣、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反。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是陰極而陽的日子,又稱為「一陽生」。是太陽黃經達270°,北半球冬至一般都在太陽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
冬至的意義除了是氣候上陰陽交替,更是人體在氣血陰陽很重要的轉捩點,所以冬至在傳統習俗中,民眾會在冬至這一天來進行補冬,隨著各地方的習俗不同有吃水餃、吃湯圓,都是取其冬至團圓之意,也會趁機進補。
為何選在冬至時進補呢?主要是地球磁場與氣溫變化,到冬至之時,應開始依循自然規律,將陰液保存,把陽氣養出來,如此身體的陰、陽氣才能夠周全,陰、陽氣順後,就不致有陰氣內傷、腎氣內亂之問題產生。
冬至補對了才有調養功效
正因為冬至為整個陰、陽氣轉變最重要的時間點,在這一天當中所做的努力,隔年皆可收其效,換句話說, 如果冬至的調養是正確的,將有助於未來一年內的身體調養成效。
談到「補」,相信大家都會滿喜歡的,尤其在冷冷的嚴冬,若能從空氣中聞到溫暖、清香的當歸、肉桂等補味,溫暖、幸福的感覺便會油然而生。但因現代人生活步調跟以往農業社會已有很大不同,營養過剩,陽氣過旺的大有人在,反倒陰傷,陰液不足者多,所以就算「補」也必須掌握四個原則。
冬至進補,掌握4原則
中醫芳療權威李淳廉博士表示,依據中醫理論中關於冬至的調補有4大原則:通、清、養、補。
所謂的通、清,就是不管原有是寒症或熱症的阻塞,一定要先把這些障礙物清理掉;所謂的養與補,是很確定非因障礙物阻塞,實屬真的能量不足,才施以調補。到底冬至該如何進補,才不會補錯了更傷身?所謂的通、清、養、補,又該如何做?
冬至進補要點之一:通
首先,若你發現你每天排便並不順暢,舌苔厚膩,且精神常常萎靡不振,尤其中午過後到下午三、四點時,體力下降速度更快,但夜晚卻顯得人煩躁、極度疲勞且不易入眠,這是因為有痰濕熱代謝廢物,甚至有瘀代謝廢物阻塞在體內,而導致呈現出的假性虛象,這時你需要的就是「通」。平常可以用「黑胡椒薑暖腹按摩精油配方」,按摩肚臍周圍,有這類容易淤堵的體質的人,晚間睡前適合使用「杜松莓迷迭香身體按摩精油配方」,按摩以小腿內側的按摩。
冬至進補要點之二:清
對於過敏體質,慢性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髓炎等屬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來說,在冬至這天,需要的就不是補,因為反而容易造成自體免疫系統過度亢奮,患者需要的是「清」(以清為補)。
何謂清?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髓炎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絕大部份在血液中潛藏有過多的毒素無法排除,若適當地在此時做些調理,可收清熱抗炎減敏之效。
這類過敏體質建議用「洋甘菊安撫按摩精油配方」,此配方中的薰衣草精油,德國洋甘菊精油,都是很好的清補、鎮定效果,建議按摩的部位以肝膽經脈區的側腹部,大腿外側及小腿內側為主。
冬至進補要點之三:養
針對現在忙碌的上班族,勞心者,過渡耗損肝臟者,建議使用「牛膝草沒藥身體按摩精油配方」,此方中的牛膝草精油,沒藥精油,乳香精油,都有行氣活血的功效,或是「銀杏艾草按摩精油配方」,按摩部位以背部督脈及膀胱經脈為主,行血中之氣而活血化瘀,潤而不燥,可清除血液中的不良物質,有助於活血化瘀,而又不會傷及心血管系統。 故趁冬至到來時,有助加速體內新陳代謝,大幅降低細胞老化速度。
冬至進補要點之四:補
建議使用「薑樺木身體按摩精油配方」,按摩部位以全身關節處,包括兩腿的膝關節,踝關節,髂骨兩側的髖關節,手部的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所有關節處的按摩。可以起到柔筋健骨之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