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淳廉,這麼多年來我在實際接觸芳療的個案裡面發現,因為有睡眠障礙而來使用精油的人特別的多,如果你隨便在路上抓個人做民調,我想你都可以得到這樣的答案,『精油嘛,就是可以放鬆,可以讓你睡的比較好』。
【中醫芳療權威-李淳廉博士】
集「中醫博士」、「養生芳療作家」、「中醫芳療專家」於一身,首創「精油經絡學」的應用法則。著有:「中醫芳療應用全書」等十餘本著作。
現任:
- 國家實驗室「精油乾式擴香及植物活性應用配方研究」計畫主持人。
- 國際香草精油經絡學會IIME理事長
- 台北市生物技術商業服務同業公會理事長
- 美國NAHA授證機構負責人
做夢到底好不好?
前幾天有個會員C先生來找我,他是一位退休的公務人員,在行政機關裡服務多年,做到了科長,之前還沒退休時每天想著,退休後我要好好的來蒔花弄草,把庭院裡的盆栽好好造景一番,或是想著三五好友一起去登山,要不就帶著老婆出國去遊歷一番,想著都是以前在上班時沒空做的事情,但是過了幾年退休生活,發現什麼都沒實現,庭院裡的盆栽只有剛退休那幾日關照過,之後再也提不起勁了,就任由雜草叢生,約了朋友出遊也是有一搭沒一搭,之後就乏力,出國遊玩那也只能是點綴,剩下最多的就是跟老伴兩人每天看著電視,伴著嘴,刷著手機,晃晃朋友圈,只有每天早上堅持刷牙這件事沒有被荒廢,其他的可說都白計畫了,緊接著就是每天為失眠所苦,不斷的去醫院拿安眠藥督促自己睡眠。他最常說的就是,他每晚都沒睡好,一個晚上都在作夢。我推薦了他使用B被動安眠與A主動安眠兩款後,剛開始他可以獲得很好的睡眠,之後又陷於多夢的型態。
這個案例你聽出問題的核心了嗎?我發現這也是一般人認知的誤區,很多人往往把睡覺時會作夢,或是醒來時仍舊記得自己的夢,視為是一種睡眠障礙,表示自己夜晚比白天更忙碌,沒有獲得充足的休息,半夢半醒讓它情緒焦慮。
正常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科學家尤金。他對8歲的兒子做了個實驗:在兒子睡覺的時候,尤金用儀器記錄下他腦波的變化。結果,尤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睡眠過程中有段時間,腦波活動變得非常特殊, 看起來完全不像是睡著, 反倒像是清醒狀態下的腦波。在這段時間裡,孩子還會出現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和肌肉鬆弛的現象。最最奇怪的是,他的兩個眼球會不停地左右擺動。要是在這時候把孩子叫醒,他還能非常清晰地說出他在做什麼夢。這段特殊的、能用來做夢的睡眠階段,就被稱做是快速眼動睡眠。這項研究後來發表在著名的《科學》雜誌上,開啟了人類夢境研究的大門。
其實不只是人,世界上很多哺乳類動物都會做夢,但絕大多數動物的做夢時間都很短。而人類平均每晚要花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做夢。
其實我們人類的睡眠型態有兩個階段,分別是正常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兩個階段。一般先從正常睡眠開始,在入睡90分鐘後進入快速眼動睡眠。快速眼動睡眠持續一段時間後,又會再次回到正常睡眠階段。然後這兩個睡眠階段就來回交替出現。正常情況下,快速眼動睡眠在整個睡眠過程中會出現4到5次。也就是說啊,正常人每天晚上會做4到5個夢。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一夜睡8小時,那平均而言他就會花一個半小時來做夢。
做夢的時候,大腦會對白天遇到危險時的記憶進行處理
所以C先生其實不是多夢,而是他對夢境特別敏感,剛好在這四、五段夢境的快速動眼期,被感知到自己在觀看夢境。這跟近年來有項研究不謀而合,科學研究的證實做夢能讓人變聰明。有研究發現,動物遇到生命危險的時候,大腦裡一個特殊的區域會被啟動。而這個區域平時只在快速眼動睡眠期,也就是做夢的時候才會被啟動。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做夢的時候,大腦會對白天遇到危險時的記憶進行處理。
大腦在快速眼動睡眠期會對平時的記憶進行強化
有一個用老鼠做的實驗:白天的時候,訓練老鼠在迷宮中尋找它們喜歡的食物,而到了晚上,記錄這些老鼠睡著時大腦的活動情況。結果發現,老鼠會在夢中重遊迷宮,而且它在夢中探索迷宮的時間,與它在真實世界中探索迷宮的時間竟然大致相同。這就說明,大腦在快速眼動睡眠期,會對平時的記憶進行強化。
作夢是一種情緒調節器
作夢除了影響智力,研究表明,夢實際上是一種情緒調節器,能夠幫助我們抵制消極情緒,讓我們醒來時情緒變得更積極。而當我們感到有壓力或者失去自尊時,也可以通過夢境來調節。
直到今天,做夢的本質,尤其是做夢與人類大腦之間的聯繫,依然是學術界最前沿的課題之一。我們期待將來關於腦科學的研究,能為我們真正揭開夢的奧秘。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做夢是生物進化的產物。所以下次作夢的時候,不要擔心也是解決白天裡心理壓力的一種釋放。
今天的多夢到底算不算睡眠障礙,就跟大家談到這邊,我是李淳廉,如果你覺得受用,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自淳萃新觀點。
延伸閱讀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