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淳廉,歡迎來到「淳萃新觀點」。今天想要來跟大家談一個「高血壓的認知誤區」,高血壓可以說是五十歲以上的人群中最普遍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前兩天在淳萃講精油群裡面,有會員就問到關於高血壓到底該如何調理?因為她今年66歲,長年高血壓,也有固定在吃降壓藥,中藥也在服用,可是血壓還是控制的不好,而她的外觀一點都沒有血氣方剛的感覺,人不胖,臉色也挺蒼白的,她自己也表示時常睡到半夜全身冰泠,即使現在已經入夏了,蓋被子入睡,還是會半夜冷醒,不知是何原因?
【中醫芳療權威-李淳廉博士】
集「中醫博士」、「養生芳療作家」、「中醫芳療專家」於一身,首創「精油經絡學」的應用法則。著有:「中醫芳療應用全書」等十餘本著作。
現任:
- 國家實驗室「精油乾式擴香及植物活性應用配方研究」計畫主持人。
- 國際香草精油經絡學會IIME理事長
- 台北市生物技術商業服務同業公會理事長
- 美國NAHA授證機構負責人
高血壓定義
其實高血壓嚴格講並不是疾病名稱,而是一個徵候。血壓指的就是血液流經血管時,血管壁單位面積所承受的壓力。血壓值超過正常範圍(140/90mmhg)的時候稱為高血壓。血壓有一個高低值,高的就是收縮壓,低的就是舒張壓,收縮壓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多,而舒張壓比較跟血管彈性有關。例如:你血壓中低的那個數值偏高大多指的是血管壁增厚並且彈性變差,也是最容易引發腦溢血,腦梗的問題。
高血壓與中醫裡的陽虛體質
我們經常看一個人面色紅通通,脖子粗短,後腦勺還露出個富貴包,腰圍一圈肥肉,小腹突出,這樣的人不是高血壓就是高血脂,中醫裡面也將高血壓診斷為肝陽上亢,經常以寒涼藥來滋陰降火。而這位女士看來很不典型,不但瘦弱蒼白,還經常會有半夜發冷的情況,中醫裡面把這種經常畏寒、手腳冰涼的一類人歸為「陽虛體質」。陽虛應該來說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包括了腎陽、脾陽、心陽等。講的通俗一點,就是人體的生命之火不夠旺盛。其中,腎虛與陽虛的關係最為密切。當然腎虛跟年齡是有關的,一般女性到了63歲之後大多都走向陰陽具虛。「陰虛會生內熱;陽虛生外寒 」。陽虛體質就和我們俗稱的「寒性體質」接近,為陽氣不足,有寒象,表現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蒼白,少氣懶言,嗜睡乏力,易腹瀉,排尿次數頻繁等。(想學更多,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
高血壓原因之一:身體內的陽氣不足,寒凝血瘀
身體內的陽氣不足,生命之火便不夠旺盛,身體就不能抵禦自然界風寒濕冷的侵犯等。遇上天氣多雨潮濕的時候,容易濕邪上身,與身上的寒邪結合就成了寒濕,而且這種寒濕之邪很難排出體外,就容易在經脈血脈上形成寒凝血瘀,這種瘀阻間接也使的血管壁的壓力升高,而變成高血壓,所以,不要以為高血壓一定都是肝陽上亢,一定都是血氣方剛,如果遇上了這種寒凝血瘀的體質,一樣會因為血管的瘀阻而使血壓降不下來。
高血壓原因之二:過度降壓傷及元氣,形寒肢冷
另外一種情況是,長年的高血壓患者常見的情況就是,過度的降壓藥或是一般常見的降高血壓的食療包括了芹菜汁、苦瓜,桑葉菊花,玉米鬚這一類滋陰潛陽的食材,這些降壓效果雖好,但是對於長期有在服用降壓藥的人,又再過度的食用這些寒涼類的食物,就容易因為過度降壓導致傷及元氣造成氣不足,引發的「氣虛」,最常見的表徵就是就是眩暈。中醫認為眩暈的發生,是因為氣血不足或痰濁上擾,所以中醫有「氣不足,目之為眩」的說法,此情況再下去就是導致形寒肢冷,畏寒的「陽虛」。
高血壓的治療方式因人而異
所以,不是所有的高血壓都必須以寒涼藥物或食物來降壓,還必須辨別每個人的體質徵候,作為辯證施治的依據,一般民間口傳的食療方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對某些人來說可能還會造成反效果,像這位女士已經是屬於陽虛體質了,還是以溫補陽氣來扶正,以溫陽來驅除寒濕之邪。當身體的經脈溫通了,血壓自然也就下來了。所以為何過去中醫裡面沒有所謂的高血壓,西方醫學以降壓藥來抑制血壓的上升,充其量也只是治標,只是讓血壓數值勉強過關,卻沒有照顧到全身的氣血運行,所以我們常見有很多長年恪守降壓藥的老年人,末稍循環越來越差,越來越腿腳無力,也就是這個道理。以我的精油經絡學的理論,經絡溫通了,血壓自然就下來了,全身氣血也被調度起來了,人自然就能恢復細胞原有的修復能力與自癒力。(想學更多,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
高血壓的中醫芳療應用要點
以下我在生活及精油經絡應用上提出以下四個建議:
建議一:避免受寒或受熱
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不要吃冰冷的食物,身體不要對著電風扇吹或過度吹冷氣,或季節轉換時穿著單薄。特別注意,千萬不要讓寒邪有機會入侵人體,導致,血液留止不行,變成寒凝血瘀。
建議二:控制情緒
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若情志鬱結,氣機不暢,都會造成血液運行不暢。這是瘀血產生最常見的原因。
建議三:睡前泡腳
泡腳時,可以選擇有鬆弛平滑肌的效果「地中海的朝露精油配方」,另外也可以使用「天竺葵薑腳底按摩精油配方」來泡腳,活血化瘀效果及局部皮膚的保護性都很好。
建議四:高血壓的精油經絡按摩法
精油經絡應用法提供給大家:
人體上自帶活血化瘀的幾個穴位,它本身就就類似於當歸、益母草、田七。它們之間相互銜接,與內臟存在密切關係,反映全身的血管、神經功能。
「銀杏艾草按摩精油配方」加上「暖暖石」每天三次按摩使用,一次一個部位五分鐘揉按溫敷。
- 活血化瘀:小腿內側的脾經脈上的三陰交、血海。
- 氣虛血瘀:塗抹的部位都在我們的任脈上如:膻中,中脘,氣海,關元。
- 血寒血瘀:關元,陰陵泉。
上述這四點做足了,當你感覺身體不再冰冷,手腳也變得溫暖。這時體內的瘀血也就化開了。之前因為氣血流通不暢,會感覺冰冷,這是氣血很難佈散到全身的緣故。而當瘀血逐漸化開,你就會發現,自己開始感覺肢體溫暖了,手腳有了溫暖的感覺,不再冰涼,寒凝血瘀導致的高血壓也降下來了。
以上是今天的 “寒凝血淤也會造成血壓的升高”就為您分享到這邊,我是李淳廉,感謝您的聆聽。如果你覺得受用,歡迎在文末點讚及分享,也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交流。『淳萃新觀點』的首發平臺在微信公眾號,歡迎您的訂閱與分享,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希望用聲音帶給您深入淺出的中醫芳療精油經絡養生新觀點。
轉載自淳萃新觀點。
延伸閱讀
中醫芳療全系列課程,跟著中醫芳療權威李淳廉博士一起進入中醫芳療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