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淳萃新觀點」,就要給您最新,最正確的精油應用與養生觀點,我是李淳廉。
【中醫芳療權威-李淳廉博士】
集「中醫博士」、「養生芳療作家」、「中醫芳療專家」於一身,首創「精油經絡學」的應用法則。著有:「中醫芳療應用全書」等十餘本著作。
現任:
- 國家實驗室「精油乾式擴香及植物活性應用配方研究」計畫主持人。
- 國際香草精油經絡學會IIME理事長
- 台北市生物技術商業服務同業公會 理事長
- 美國NAHA授證機構負責人
論精油功效前,須先有統一的量化標準
我經常收到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網友的問題,有的提問本身的問題就比問題的答案還大,而且這種情況在精油界裡,多年來一直普遍存在,例如:前些天有學員在我們的社團裡問到,『乳香精油不是活血化瘀的嗎?是不是代表懷孕期間不能使用呢?因為他聽人說不宜使用在孕婦身上,因為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當我看到這樣的提問,一時間,我還真的不知該從何答覆起,是應該解釋「活血化瘀」這四個字在中醫裡的各種解讀法呢?還是就乳香精油的化學組成,跟它在人體內的作用機轉呢?經常跟大家談到精油怎麼用,有哪些功效?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談談,論功效之前,必須先有統一的量化標準。
雖然我可以猜到你想知道乳香會不會造成流產滑胎的問題?但是這要解釋起來,起碼要跨越好幾個學科的專業,如果很草率的說可以,你就從此安心使用了嗎?或是說不可以,你就真的懷孕了不再去碰了嗎?可以與不可以之間是不是應該有量度的問題呢?是100%的不行,還是0.1%的也不行呢?
精油中似是而非的問題和模擬兩可的答案
之所以會有這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和模擬兩可的答案,這根源就是來自於中醫也好,芳療也好,許多自然醫學建構在一個經驗與實証上面,有的是個案,但經不起實驗的推敲,最常聽到的是『我聽某某人說,XX精油可以治療XX。』有些或許是某人的個案經驗,但在多數人身上就出現誤差,或是同一個疾病,相同的用法,多數人都發揮同一個效果的才能被證實。如果不能被證實與證偽的問題,就充滿了不夠客觀,定義模糊,沒有數據性,也就容易引發了各自表述的問題,民間更有甚者,會把相關的詞彙拿來做重組,並且濫用形容詞,誇大行銷的問題,你稍微去google一下也會發現,除了看到各家品牌的行銷語言及各種古代現在的民間故事傳說,你看不到任何可以拿來治病的根據,以致於容易被誤導,也有商家利用這種模糊性,真瓶裝假酒的情況也就出現了。
以「活血化瘀」、「活血通經」、「活血去瘀」為例
就『活血化瘀』除了用詞與用數據的精準度差很多,容易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例如:中醫婦科裡面很有名的「桃紅四物湯」是中醫的經驗名方,具補血活血功能,為女性調經藥方,主要在由當歸、熟地、白芍、川芎組成的「四物湯」中加上活血化瘀的桃仁和紅花,桃仁入血分,破血行瘀,質潤多油脂,潤燥滑腸;紅花活血通經,祛瘀止痛。 裡面用到的相關形容詞,活血通經,去瘀止痛,很多借詞發揮的問題就來了,桃仁四物湯叫做「活血通經」所以懷孕期不能用,乳香也因為「活血去瘀」所以同理可證,懷孕期也不能用,說到這邊你應該也聽出了問題的核心了,拿著中醫詞彙,或是形容詞,來對應精油的療效,這樣會出現很多模糊和似是而非的東西,例如:乳香可以活血化瘀,可以行氣,可以抗自由基,預防細胞變異,所以懷孕不能使用?但對於乳香精油這種具有揮發性特質的只用於按摩或嗅聞,並不入血分,所以沒有行血去瘀的作用,氣味緩抑,並不干擾交感神經刺激宮縮,不是像中藥材的桃仁紅花,入血分的作用,不但活血,還有滑胎的問題。(推薦康茵純植物有機精油)
以「XX精油腎臟病的人不能使用」、「XX精油可以補肝、強腎」為例
又例如,有些書上說『XX精油腎臟病的人不能使用』。或是說『XX精油可以補肝、強腎』光這兩句話就充滿了暗示,但因為腎臟病包含很多種腎臟及腎上腺等周邊的荷爾蒙的分泌與代謝的疾病,到底是什麼樣的作用機轉導致不能用,沒說清楚,更何況,就算有此論文,也不表示它所指的這個精油的成分等於你手上買到的那瓶精油。因為就算彼此認定,是同科同屬同種的植物,但是萃取方式,濃度,以及商品的類型,也會干擾到其化學組成。更何況坊間很多是半真半假的東西。上個月我拿了市面上幾款,聞上去都很接近真實,肉眼看上去的性狀檢視也能過關的精油,請我們林業試驗所實驗室研究員們來檢驗,結果在茶樹,絲柏,松針,裡面都發現了棕梠酸,還有其他像乳香,沒藥裡面也發現的不名物質-連翹酸。雖然這些東西對人體沒有什麼毒性,但是畢竟也是一種摻假不肖的動作,可以說產品不實,這不但影響功效,所需要應用的稀釋濃度比就不精準了,如果擴香聞香還好,但如果接觸皮膚問題就比較大了,是不是會造成接觸性的過敏,一旦過敏了要追查問題就多了,到底是精油裡面的揮發性刺激物濃度過高還是添加物造成的交互作用產生的呢?問題可能更層出不窮了。
再安全的東西,量多了還是有危險
所以,凡是不能被證實與證偽的都不要輕信,形容詞是否過於武斷就各自判斷了,例如:我們頭痛發燒常吃的,安全度很高的「普拿疼」的成份主要是乙醯胺酚,有鎮痛解熱的功效,是靠著阻斷腦中樞神經訊號來消除疼痛感的,作用與阿斯匹林類似。但沒有阿斯匹林抗凝血及造成胃腸障礙的副作用,所以成為取代阿斯匹林的安全藥物,市面上的「普拿疼」每顆Acetaminophen含量為300或500毫克,但每日若超過2600毫克,會造成慢性肝腎衰竭,每日6000毫克就會致死。這個例子是告訴大家,就算再安全的東西,量多了還是有危險,雖然精油不是食品,也非藥品,但透過嗅聞及皮膚接觸,多了還是會造成身體的累積量,並且,必需有可以被證實與被證偽的實証,並且詳述正確的用法,安全用量,以及是否有額外添加都必需誠實告知,透明的載錄,才是正確的精油的合格廠商。
今天的「精油中的那些模擬兩可的字眼」希望對您所有啟發,我是李淳廉,感謝您的聆聽!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在文末幫我點讚及分享給您的朋友,並長按文末二維碼訂閱「淳萃新觀點」,如果你也有些不同的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交流,跟著『淳萃新觀點』的步伐,每週給您一點關於健康,養生,精油經絡的應用知識喔!
轉載自淳萃新觀點。
延伸閱讀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